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艺视点
最难二字是平安——《燕南园往事》散读
2014-12-02 14:14:27  来源:文艺社  作者:雷雨
分享到:

 

 

在六朝松下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学院的教授们提起汤用彤先生,还有我们不太清楚的所谓“学衡派”。诸如,看上去相貌高古气象庄严的汤用彤先生和吴宓先生在做学问之余居然还两人联手写过武侠小

说,也说起汤用彤先生有一位哥哥当过汉奸,而汤用彤先生的患病逝世据说是与开始批判他的老师胡适先生令其压力巨大有关,当然也说到汤用彤先生的一个儿子汤一介、儿媳乐黛云,如今都是名教授

,云云。

但对于汤家故事,也仅仅是这样的耳食之言途说道听,究竟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多少是真假参半,实在是弄不太清楚了。很偶然的机会,听晓妮说,她正在编汤一介先生一家人的一本书,类似于杨绛

先生的《我们仨》,这倒让人产生了几分期待啊。汤家至少两代都在北大或红楼或燕园,经历几十载的风雨苍黄,他们所耳闻目睹所交往接触的都是知识名流,应该会有很多令人感兴趣的细节和人物给

人以启迪吧?

果不其然,就在汤一介先生驾鹤仙逝不久,装帧古朴庄重的《燕南园往事》就来到了读者面前,虽然是两代四个人的署名,但诉说的却是几代人不同视角多种解读的汤家故事,这样的叙述,不同于杨绛

先生一个人追忆自己的丈夫与女儿的三口之家在人世间的苦乐悲欢,而是各自署名,独立成文,即使是同一件陈年旧事,但在不同人的叙述中相互参政彼此对照,就有了别样的意义。书中提到汤用彤先

生很是吃惊地责问乐黛云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居然不知道“谁生厉阶至今为梗”的意思?

这一事情,汤一介先生在文章也有提及,足见一个学问之家,对学问求知是如何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而汤用彤先生受邀到天安门城楼,算是一种对知识分子难得的礼遇,而汤用彤的孙子对见到毛泽东

居然还握了手自然是兴奋莫名倍感自豪荣幸,而在作为儿媳妇的乐黛云看来,自己的公公有此机会也曾考虑究竟是带汤一介乐黛云一家人去享此荣耀,还是带领汤一介的弟弟一家见识大场面,机会难得

,左思右想,汤用彤考虑到自己的儿媳妇乐黛云被打成右派,正值在政治上是惊弓之鸟倍感压抑,有此机会,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政治上的“殊荣”,老人家这样的一番苦心,被他的儿媳妇体察到了。

没有置身过那样的政治氛围中的人,又怎能体察到汤用彤先生的一番良苦用心啊!汤用彤先生的哥哥汤用彬先生在抗战期间曾经担任伪职,汤用彤先生对此一直不予原谅。但据说,汤一介先生曾每年资

助他的侄孙女一万元,供其读大学。

这样的教授之家书香门第,在文革乃至恢复高考之后,他们的孩子上大学却也是山重水复困难重重,多方找人,拜托关系,甚至找到了教育部副部长都是无功而返,还是中央党校的孙长江交游广泛,拜

托童大林转递了乐黛云夫妇写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信,才得以有机会进入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就读。一个名教授的儿子,如此大动干戈,惊动了当时在国务院主管科技和教育的副总理,才能够进

入大学校门,这样的实例,这样的遭遇,这样的幸运,几人能够?

乐黛云先生回忆她的同窗好友朱家玉的命运结局,实在哀婉动人,令人哀伤。而汤一介先生的哲嗣描述童年旧事,与江青握手,被父亲要求写“批判”读张天翼小说的读后感,与名教授黄昆、王力的孩

子在一起玩耍,他眼中的冯友兰、周培源等名流大家,文字朴实无华,但语出真诚,颇为清新好读。乐黛云先生嫁入汤家,还要郑重其事地宣称要与这个旧的资产阶级家庭划清界限……现在回顾回味,

都是多么温馨有趣的往事如风啊。

《燕南园往事》中故事多多,当然要靠读者们沉潜其中,去细细品味了,而书中的黑白照片,尤其是汤用彤老先生夫妇与孙子孙女的庭院留影,树木扶疏,小院清幽,散发着一个敦厚平实的文化世家的

温婉人情,这样的家人常坐灯火可亲,也算是纷纭人间最为打动人心的的一种人间至情吧。
在六朝松下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学院的教授们提起汤用彤先生,还有我们不太清楚的所谓“学衡派”。诸如,看上去相貌高古气象庄严的汤用彤先生和吴宓先生在做学问之余居然还两人联手写过武侠小

说,也说起汤用彤先生有一位哥哥当过汉奸,而汤用彤先生的患病逝世据说是与开始批判他的老师胡适先生令其压力巨大有关,当然也说到汤用彤先生的一个儿子汤一介、儿媳乐黛云,如今都是名教授

,云云。

但对于汤家故事,也仅仅是这样的耳食之言途说道听,究竟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多少是真假参半,实在是弄不太清楚了。很偶然的机会,听晓妮说,她正在编汤一介先生一家人的一本书,类似于杨绛

先生的《我们仨》,这倒让人产生了几分期待啊。汤家至少两代都在北大或红楼或燕园,经历几十载的风雨苍黄,他们所耳闻目睹所交往接触的都是知识名流,应该会有很多令人感兴趣的细节和人物给

人以启迪吧?

果不其然,就在汤一介先生驾鹤仙逝不久,装帧古朴庄重的《燕南园往事》就来到了读者面前,虽然是两代四个人的署名,但诉说的却是几代人不同视角多种解读的汤家故事,这样的叙述,不同于杨绛

先生一个人追忆自己的丈夫与女儿的三口之家在人世间的苦乐悲欢,而是各自署名,独立成文,即使是同一件陈年旧事,但在不同人的叙述中相互参政彼此对照,就有了别样的意义。书中提到汤用彤先

生很是吃惊地责问乐黛云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居然不知道“谁生厉阶至今为梗”的意思?

这一事情,汤一介先生在文章也有提及,足见一个学问之家,对学问求知是如何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而汤用彤先生受邀到天安门城楼,算是一种对知识分子难得的礼遇,而汤用彤的孙子对见到毛泽东

居然还握了手自然是兴奋莫名倍感自豪荣幸,而在作为儿媳妇的乐黛云看来,自己的公公有此机会也曾考虑究竟是带汤一介乐黛云一家人去享此荣耀,还是带领汤一介的弟弟一家见识大场面,机会难得

,左思右想,汤用彤考虑到自己的儿媳妇乐黛云被打成右派,正值在政治上是惊弓之鸟倍感压抑,有此机会,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政治上的“殊荣”,老人家这样的一番苦心,被他的儿媳妇体察到了。

没有置身过那样的政治氛围中的人,又怎能体察到汤用彤先生的一番良苦用心啊!汤用彤先生的哥哥汤用彬先生在抗战期间曾经担任伪职,汤用彤先生对此一直不予原谅。但据说,汤一介先生曾每年资

助他的侄孙女一万元,供其读大学。

这样的教授之家书香门第,在文革乃至恢复高考之后,他们的孩子上大学却也是山重水复困难重重,多方找人,拜托关系,甚至找到了教育部副部长都是无功而返,还是中央党校的孙长江交游广泛,拜

托童大林转递了乐黛云夫妇写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信,才得以有机会进入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就读。一个名教授的儿子,如此大动干戈,惊动了当时在国务院主管科技和教育的副总理,才能够进

入大学校门,这样的实例,这样的遭遇,这样的幸运,几人能够?

乐黛云先生回忆她的同窗好友朱家玉的命运结局,实在哀婉动人,令人哀伤。而汤一介先生的哲嗣描述童年旧事,与江青握手,被父亲要求写“批判”读张天翼小说的读后感,与名教授黄昆、王力的孩

子在一起玩耍,他眼中的冯友兰、周培源等名流大家,文字朴实无华,但语出真诚,颇为清新好读。乐黛云先生嫁入汤家,还要郑重其事地宣称要与这个旧的资产阶级家庭划清界限……现在回顾回味,

都是多么温馨有趣的往事如风啊。

《燕南园往事》中故事多多,当然要靠读者们沉潜其中,去细细品味了,而书中的黑白照片,尤其是汤用彤老先生夫妇与孙子孙女的庭院留影,树木扶疏,小院清幽,散发着一个敦厚平实的文化世家的

温婉人情,这样的家人常坐灯火可亲,也算是纷纭人间最为打动人心的的一种人间至情吧。
 

 

 

        在六朝松下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学院的教授们提起汤用彤先生,还有我们不太清楚的所谓“学衡派”。诸如,看上去相貌高古气象庄严的汤用彤先生和吴宓先生在做学问之余居然还两人联手写过武侠小说,也说起汤用彤先生有一位哥哥当过汉奸,而汤用彤先生的患病逝世据说是与开始批判他的老师胡适先生令其压力巨大有关,当然也说到汤用彤先生的一个儿子汤一介、儿媳乐黛云,如今都是名教授,云云。

 

        但对于汤家故事,也仅仅是这样的耳食之言途说道听,究竟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多少是真假参半,实在是弄不太清楚了。很偶然的机会,听晓妮说,她正在编汤一介先生一家人的一本书,类似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倒让人产生了几分期待啊。汤家至少两代都在北大或红楼或燕园,经历几十载的风雨苍黄,他们所耳闻目睹所交往接触的都是知识名流,应该会有很多令人感兴趣的细节和人物给人以启迪吧?

 

        果不其然,就在汤一介先生驾鹤仙逝不久,装帧古朴庄重的《燕南园往事》就来到了读者面前,虽然是两代四个人的署名,但诉说的却是几代人不同视角多种解读的汤家故事,这样的叙述,不同于杨绛先生一个人追忆自己的丈夫与女儿的三口之家在人世间的苦乐悲欢,而是各自署名,独立成文,即使是同一件陈年旧事,但在不同人的叙述中相互参政彼此对照,就有了别样的意义。书中提到汤用彤先生很是吃惊地责问乐黛云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居然不知道“谁生厉阶至今为梗”的意思?

 

        这一事情,汤一介先生在文章也有提及,足见一个学问之家,对学问求知是如何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而汤用彤先生受邀到天安门城楼,算是一种对知识分子难得的礼遇,而汤用彤的孙子对见到毛泽东居然还握了手自然是兴奋莫名倍感自豪荣幸,而在作为儿媳妇的乐黛云看来,自己的公公有此机会也曾考虑究竟是带汤一介乐黛云一家人去享此荣耀,还是带领汤一介的弟弟一家见识大场面,机会难得,左思右想,汤用彤考虑到自己的儿媳妇乐黛云被打成右派,正值在政治上是惊弓之鸟倍感压抑,有此机会,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政治上的“殊荣”,老人家这样的一番苦心,被他的儿媳妇体察到了。

 

        没有置身过那样的政治氛围中的人,又怎能体察到汤用彤先生的一番良苦用心啊!汤用彤先生的哥哥汤用彬先生在抗战期间曾经担任伪职,汤用彤先生对此一直不予原谅。但据说,汤一介先生曾每年资助他的侄孙女一万元,供其读大学。

 

        这样的教授之家书香门第,在文革乃至恢复高考之后,他们的孩子上大学却也是山重水复困难重重,多方找人,拜托关系,甚至找到了教育部副部长都是无功而返,还是中央党校的孙长江交游广泛,拜托童大林转递了乐黛云夫妇写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信,才得以有机会进入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就读。一个名教授的儿子,如此大动干戈,惊动了当时在国务院主管科技和教育的副总理,才能够进入大学校门,这样的实例,这样的遭遇,这样的幸运,几人能够?

 

        乐黛云先生回忆她的同窗好友朱家玉的命运结局,实在哀婉动人,令人哀伤。而汤一介先生的哲嗣描述童年旧事,与江青握手,被父亲要求写“批判”读张天翼小说的读后感,与名教授黄昆、王力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眼中的冯友兰、周培源等名流大家,文字朴实无华,但语出真诚,颇为清新好读。乐黛云先生嫁入汤家,还要郑重其事地宣称要与这个旧的资产阶级家庭划清界限……现在回顾回味,都是多么温馨有趣的往事如风啊。

 

        《燕南园往事》中故事多多,当然要靠读者们沉潜其中,去细细品味了,而书中的黑白照片,尤其是汤用彤老先生夫妇与孙子孙女的庭院留影,树木扶疏,小院清幽,散发着一个敦厚平实的文化世家的温婉人情,这样的家人常坐灯火可亲,也算是纷纭人间最为打动人心的的一种人间至情吧。

分享到:
首页  |  关于我们  |  投稿声明  |  版权经纪  |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凤凰广场C座   邮编: 210009   商务合作:025-83300079   个人投稿:025-83280268  
ICP备案号:苏ICP备08111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