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艺视点
张爱玲、王安忆、刘瑜和毛尖共读毛姆
2014-07-01 18:42:18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文艺出版社
分享到: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冯亦代/ 傅惟慈/ 陆谷孙 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11月


 

张爱玲:我承认自己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


 

张爱玲虽然“嗜书如命”,但她的阅读面并不是很广,在阅读方面,她“也随和也挑剔”,所以,许多名著她并不熟悉。这与张爱玲的读书态度有关。张爱玲把自己读的书分为“喜欢”和“不喜欢”,完全凭兴趣和应用来决定。对于自己喜欢的书,自然是读之不厌,甚至连封面也不忍污染。她说:“我喜欢的书,看时特别小心,外面另外用纸包着,以免污损封面;不喜欢的就不包。”外国作家中,张爱玲特别喜欢毛姆的作品。当年周瘦鹃初读《沉香屑——第二炉香》后,曾告诉张爱玲这个作品很像毛姆,张爱玲“心悦诚服”,承认自己正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后来,张爱玲多次谈到她嗜读毛姆的作品,尤其是在短篇小说《浮花浪蕊》中,更是对毛姆念念不忘。


 

宋家宏在他的《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一文中这样论述:她没有得到健康正常发展的人格心理,实际上“不自觉左右着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方式,形成了生活圈子的封闭性、狭窄性,对于周围‘危机四伏’的状况,对人性中的‘恶’,她比别人敏感。”张爱玲之所以喜爱毛姆,也许正是喜爱毛姆那种“人世的挑剔者”的眼光,从中部分地找到了与自己心态相符的视角。


 

王安忆:毛姆的风格非常坦荡


 

最早看毛姆的时候,他的长篇我觉得索然无味,但我没有想到他的短篇可以写得那么好,他使我忽然之间回到以前的时代,我们刚开始阅读文学作品的时代。


 

这些年已经搞得有一些昏了,有时候对自己很怀疑,是不是要讲故事?我以前一直觉得写故事挺幼稚的,但是其实我们都忘了自己初衷,我们就是受这样的文学教育而开始从事文学的。


 

我们不太能理解英国,英国还是有一些阶级性存在的。我觉得英国作家一直有这样一个灵巧的手法,特别令人惊讶,他们非常敏捷,而且又大方,又优雅,又好看。


 

我觉得《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翻译得非常好,如果找一个生手来翻译,他恐怕领会不了毛姆的细致和风格。毛姆的风格非常坦荡,不搞任何的玄虚,这是需要底气才能做到的。


 

刘瑜说毛姆


 

“毛姆不一样,他隐藏在故事的深处,满足于一个不动声色的叙述者的角色,决不让自己的声调、语气去抢故事本身的风头。我想他可能本来就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小说家,仅仅是乐于分享一些‘逸事’而已,他写作的目的,不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位置,而是他对面那个喝茶的朋友的一声叹息。”


 

刘瑜写过一篇书评关于“毛姆”,以下节选部分内容:


 

毛姆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温暖。与很多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上半期小说家鲜明的实验文风特征不同,他的语言非常平实、家常,甚至有些唠叨。读他的小说,很像和一个普通老头子喝茶,边喝边听他讲自己身边的琐事。


 

他的小说里,技巧性、创新性的东西太少了,留给评论家去“诠释”、去“解密”去炫耀他们的理解力的东西太少了。但对我来说,这恰恰是他的可爱之处。什么尤利西斯、普鲁斯特、卡夫卡之类的“大师”,我根本读不下去,也不想作若有所悟状。总觉得那些“实验性”小说写作里,作者的自我意识太强烈了,总是要从文字中伸出一只手来,使劲摇晃着一面旗帜,上面飘扬着两个大字“个性”,与其说我们在读一个故事,不如说在观赏一场行为艺术。


 

毛姆不一样,他隐藏在故事的深处,满足于一个不动声色的叙述者的角色,决不让自己的声调、语气去抢故事本身的风头。我想他可能本来就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小说家,仅仅是乐于分享一些“逸事”而已,他写作的目的,不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位置,而是他对面那个喝茶的朋友的一声叹息。


 

对我来说,读他的小说格外感到亲切的,是他笔下那些“没有故乡的人”。他写一个人在异域文化中的脆弱感,以及从异域返回本土时同样强烈的隔阂感,非常细腻,简直可以搬来描述今天的中国“海归”。空间的游移,加上时代的沧海桑田,使得那种无家可归感有了双重含义。


 

毛尖:毛姆在传统和亲切之间做到最好


 

毛姆的短篇小说可能比他的长篇名作《月亮与六便士》、《刀锋》等更适合这个时代,“毛姆在传统和亲切之间做到最好,可以当你在文学上的‘亲戚’”。陈子善称赞“毛姆小说的开头很平淡,但是结尾是余韵缭绕,讲故事基本的东西掌握得很好,不是高手一般写不出这样的小说来。张爱玲也喜欢毛姆,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上海有一次女作家座谈会,人家问她你现在喜欢看什么书,她第一个就讲毛姆”。


 

毛姆简介


 

 


 

毛姆(1874—1965),十岁前居于巴黎,分别在英国和德国受过教育。学过医,后弃医从文。因长篇小说创作声名鹊起。三十三岁时成为伦敦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曾有四部剧作在伦敦西区的剧院里同时上演。所写的短篇小说最初登载于多家杂志,后结集成书出版。另有随笔、游记、文艺批评等。1954年获封英国皇家荣誉勋爵封号。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责任编辑:陈琪荣)

 

分享到:
首页  |  关于我们  |  投稿声明  |  版权经纪  |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凤凰广场C座   邮编: 210009   商务合作:025-83300079   个人投稿:025-83280268  
ICP备案号:苏ICP备08111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