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港新闻摄影《走出北川》, 获得52届荷赛突发类新闻一等奖。
▌《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2000-2010)》:农民的命运与挣扎
出版发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虽名为“中国农民生存报告”,但《十四家》与宏大叙事的公共记忆和政治生活无关,作者把冷静的叙述置于这样一个框架下:在山西、甘肃、云南、贵州,在中国最穷的地方,由无数细屑的事件,无名的小人物,他们家长里短的苦痛,微不足道的挣扎,构成了整本书的内容。
对照这几十年来,我们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很少客观和明白过。《十四家》中的真实让人触目惊心,“农民,播殖耕稼者。”但荒瘠的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粮食是不够吃的,饥饿是普遍存在的,孩子们是很难上得起学的,十四户家庭只是随机抽取的样本。在中国西北部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的乡村,那些乡村所有的手的愿望就是在秋天能够捧稳一只盛着土豆和玉米的碗,面对这个最朴素的愿望,我们会不寒而栗;当一只乞讨的手伸向我们,我们的心情会被破坏,我们不知道下一次会轮到谁。
去年收下的苞谷今年4月吃完了,地理的苞谷要到8月才熟。去年收的洋芋今年1月份就吃完了,现在在挖地里的洋芋种吃。王天元家六口人一年吃粮3600斤左右,每年有三四个月没有粮吃。
(2000年,云南省镇雄县安尔村坪子社小米多村水井弯社)陈庆港/图文
蒋传本和汪继珍挖的是一个能够装25立方水的大水窖,已经挖了七天了。梁上都是石头,要在石头梁上凿出这么一个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大工程……但雨季真的能够如期而至吗?从去年7月降过一次雨,雨水只是打湿了廊檐石,以后就再没下过雨。
(2000年,云南省会泽县大海乡二荒箐村公所马家凹子村)陈庆港/图
2003年,翟益伟和李萍会夫妻带着儿子小金鳞前往浙江打工,李萍会在矿洞里拣矿石时被埋,尸体未找到。图为儿子小金鳞趴在被封堵住的矿洞口倾听妈妈的声音。
(2004年,贵州省毕节市朱昌镇朱昌村七组)陈庆港/图文
蓬勃的喧嚣,已经逐渐把远处那些卑微的生命倔强拔节生长的声音掩盖;在全民为脱轨、裸婚等热词煎熬的焦躁中,一部图文并茂的纪实作品《十四家》悄然上市,让多少人读之而安静、而震撼、而喟叹、而潸然泪下。《十四家》是一本没有序言,没有后记,也没有腰封的书;作者出奇地沉默,书里有的只是事实、数字和细节——这样的沉默,往往远胜声嘶力竭的呼喊和声泪俱下表演,让你真切地感觉到西部大地上的风裹挟这黄沙扑面而来。
▌《真相:慰安妇调查纪实》:不敢触碰第二遍的苦难记忆
出版发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光阴是一条渡不过的河流,而她们曾是那个寒冷季节里最美丽的花,就站在时光的彼岸。我看到,在彼岸,她们,在刚刚绽放的刹那,在最最美丽的时分,纷纷凋零,然后,被流逝的黑暗时光带向不知处的远方……
慰安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记录了数十位慰安妇的悲惨经历,以及她们因为那段经历而被改变了的人生。这数十位老人的悲惨经历,其实只是日军侵华期间所有慰安妇的一个缩影,她们的苦难,实际上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而慰安妇代表的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近代史上最最苦难最最血泪的那一页。那段历史是留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一道伤痕。
陈亚扁
当时,因为我年纪小,不来月经,所以来糟蹋我的日本兵从没断过……
陈亚扁,出生于1927年12月
海南省陵水县鸟牙峒人
1942年春被日军抓进军营充当性奴隶
3个月后,被押往崖县藤桥慰安所
成为慰安妇,直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
黄有良
看到自己的手上流出了血,被咬的日本兵就拔出军刀,举起来朝着我的头就要往下劈。我吓得用手抱住头,哭了起来……
黄有良,1927年出生
海南陵水县田仔乡人
14岁起,屡遭日军性强暴
1942年被日军抓进藤桥兵营
被迫充当性奴达四年之久
杨阿布
见我长得漂亮,日军几次下村抓我,抓不到,就命令甲长把我送到扎奈,他们威胁说如果不把我送去,就要杀村里的人。甲长害怕了,只好把我找回来带到扎奈,交给日军。
杨阿布,1922年出生
海南保亭县保城人
1940年春起屡遭日军强奸,并怀孕
1941年10月生下一男婴,后夭折
1942年遭日军扣留,成为性奴
1945年秋,日军投降后回家
李秀梅
当晚,他们用军刀逼我们一个个把衣服脱光,用刀在每个人的肚皮上来回地荡,做划口子的动作,我们被吓得不敢睁眼。
李秀梅,1926年出生
山西省盂县西烟镇人
15岁时被日军抓去充当慰安妇
因不堪忍受长期的性虐待而反抗
被日军殴打致残,后被家人赎回
……
真相!为什么真相总是这样!为什么真相总是这样让人心殇!在历经几年辗转,今天《真相》终于与读者见面的时候,我决定我将永远不再去打开它!
▌《丽嘉则拉》:渐行渐远的真实童话
出版发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穿过泸沽湖,翻过十三座大山,在天边,在地平线下,有一个叫丽嘉则拉的地方,丽嘉则拉,最后的母系族社会,造物藏在世间的最后一方净土。
《丽嘉则拉》,世界上最后一个母系氏族村落的完整实录。
《丽嘉则拉》,一个摄影记者的人关怀,一个渐行渐远的真实童话,一个正在消失的神迹。
其实这真的是个难题。我明白,凭着自己拙劣的讲述,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心中对丽嘉则拉的这份奇妙感觉。对于丽嘉则拉来说,语言真的太苍白。可我还是不得不说。我明白,藏在自己心中的对丽嘉则拉的这份奇妙感觉,一定得让你知道。
如果我的讲述,不能让你感受到丽嘉则拉的这份奇妙,那么你一定要搞清楚,这全怪我的讲述太糟糕,你不妨用你所能想象得到的最纯净、最浪漫的情景,在自己的心里来完成对丽嘉则拉的摹画。这样不会有问题的,因为你无论怎样去想象丽嘉则拉的纯净,都不能超出她本身的纯净;因为你无论怎样去想象丽嘉则拉的浪漫,都不能超出她真实的浪漫;丽嘉则拉,她是我们想象之外的存在。
丽嘉则拉,对于我,她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虚渺世界。
现在,我的心中有种亵渎感,因为我将用最平庸的语言去向你讲述最不凡俗的丽嘉则拉!怎么说呢?我就这样告诉你吧:丽嘉则拉,那是我到过的最奇特的地方。当我骑着马儿,穿过了一片又一片的森林后,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一个新的世界就这样呈现在了我面前:天空湛蓝,白云悠悠,鲜花铺地,牛羊满坡……姑娘的情歌就像长了翅膀,驮着你的灵魂在山谷里盘旋……森林里流淌出清澈的溪水,掬一捧喝下,就觉得自己一下子变得透明起来,霎时纯洁得如同新生的婴儿……远方,层层叠叠的雪山,泛着圣洁而又令人心灵安详的光芒……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每前一步,都会有许多惊喜,这惊喜中又夹杂着一丝只有在梦境里才会出现的不真实的畏惧。那时,我就想起《圣经》创世记里的那段描述:“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作食物。’”
丽嘉则拉,对于我,是一个刚刚被创造出来的世界。
▌《冈底斯遗书》:年轻时去过的远方
出版发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庆港在南京先锋书店新书分享会时戏称,这是一部“实用”的小说,完全可以当成“西藏旅行(艳遇)指南”,因为整个故事脱胎于作者本人二十年前的一次西藏之行,故事里的情节、人物、情感,都有现实原型。所以这虽然是一部小说,作者却仍是以“纪实”的笔触来塑造它。
但正因为真实,所以才震撼。
那是一次逼近天堂,逼近死亡的旅程。那次旅程,让我懂得死亡不是终极,今生今世只是你的一部分。明白生命是个奇迹,它与万物相连,没有独立的存活,一切都与天有关、与地有关、与山有关、与水有关、与云有关、与风有关、与雨有关、与草有关、与树有关、与羊有关、与狼有关……与善有关、与恶有关……与你有关、与我有关……明白每个生命都是另一个生命的神灵……
几年前看过一本谈论生死的书,里面讲到濒死体验。大部分濒死经验有类似的过程,大约这样几步:1.体验到一种不同的感觉,安详而充满幸福,没有痛苦和身体感官的觉受或恐惧。2.觉察到嗡嗡声或急流声,并发觉自己离开了身体。视觉和听觉加强,意识清晰而灵敏。3.进入黑色之中,在漫无际涯的空间飘浮,然后迅速进入一个隧道。4.看到光,最先是远远的一点,而后像被磁铁吸引一般往那一点靠近,最后被包裹在光和爱之中。这光非常美丽,夺目但却不伤害眼睛。5.有人看到超自然美的内在世界,天堂般的景色和建筑,听见了天乐。6.会到达一个不能超越的边界……看完这段描述后,就觉得这一体验并不陌生,我甚至确信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么这种体验是在什么样情况下获得的?难道自己曾经经历过一次死亡?后来,在回忆许多年前的阿里之行时,突然发现:我曾有过的濒死体验,是在那条通往阿里的漫长之路上获得。灵魂风筝般飘在空中,俯瞰着那条细长的路,路在风雪中延伸,它的两旁是不确定的幻境,雪山耸立,苍野无边。祈祷声里,疲倦的车,顶着暴雪,甲虫般爬行于茫茫荒原。车上的人齐声祷告。头顶明月高照。周围极度寒冷。祷告声响彻雪野,我泪流不止……
那次阿里之行,以后想起每每感到心惊。贸然前往一个陌生而危险的世界,令我们遭遇太多猝不及防的磨难。或许也正因如此,那次阿里之行才会刻骨铭心,才会改变我原有的诸多观念,包括对世界的看法,对自我、对生死的看法。它把我推至剧烈摇晃的崖顶,使我离开了常态,让道德与人性一次次浸没在容器中沸煮,逼问它们的极限。
我目睹死亡,那么近,那么仔细。从它那里,我知道了生的意义,不复杂,如同死一样。只是一样的死亡,它带走了有的人一切,又给有的人留下了充满希冀的来生。拥有来生的人,敬畏今世。因为没有来生,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没有来生,我们无比畏惧。(责任编辑:陈琪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