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观察
租书,为实体书店的坚守打开一扇窗
2013-12-31 17:14:4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尹平平
分享到:

        付不起租金、拼不过网店、压不下价格……近两三年,在一座一座城市里,一家一家的小书店接二连三地关门谢客。每每出现这种情况,总会有些爱逛书店的人前来凭吊,或者在微博上唏嘘不已。

 

  然而,爱逛书店的人未必在书店买书。当真问起,他们难免会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承认:基本上都是在书店里看上哪本,记下来,回家到网上去买。

 

  既便宜,还送货上门,何乐不为?

 

  有人望而却步,有人却铤而走险。在书店难以为继的今天,还有人在开书店,在寻找新的模式,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书店存活下去。

 

  赵艳苹去申请营业执照时,才知道自己的乐开书店,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家租书店。

 

  其实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儿时都有花几分钱或者几毛钱租书的经历。只不过那些书要么是小人书或漫画,要么是言情或武侠小说。它们多是古龙金庸或琼瑶,鲜有更新。这些书或卷边或发黄,不知经过多少手。

 

  赵艳苹的租书店则不同。首先,它像健身房一样,采取了会员制——从148元的季度卡到498元的年卡,分别可以一次租1到3本书,外加1本杂志。其次,它的书都是根据书友们的口碑,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每周都会更新。此外,他们还邀请会员们通过微博豆瓣或短信,提交自己想看的书单,然后根据大家的意愿再去选购。

 

  为了保持卫生,他们也像图书馆一样,有专门的书籍消毒柜,一旦有书发黄变旧,就在店内折价卖掉。所以无论是从内容和品相,乐开书店的书都很新,再加上小资情调的环境布置,让它看上去和其他出售新书的书店没什么两样。

 

        开书店是儿时的梦

 

  和很多文艺青年一样,开书店是赵艳苹小时候的梦想,但她没想到真的能够实现。2011年,她因身体原因,从工作强度极高的互联网公司辞职。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百无聊赖,她想做点什么。可是长期以来单调且高频的工作,让她已经忘了自己还有什么其他兴趣爱好,甚至不知道除了写代码,自己还能做什么。

 

  “那你想一想,小时候有没有什么梦想?”丈夫鼓励她。她依稀记起小时候喜欢看书,曾经朦朦胧胧地有过开家书店的想法。“那就开啊!”丈夫认为没什么不可能。

 

  “可是能行吗?书店好多都倒闭了……”赵艳苹有些犹豫。丈夫说他们要能想出一个能够维持下去的经营模式。

 

  两人回想起自己从北京迁居上海时,最头疼的就是搬运书。有很多书是看完一遍就不会再看第二遍,但又舍不得扔。上海的家庭面积多数不大,把书堆放在家里占地,这些书要是能看完还给书店就好了,于是便兴起了开租书店的念头。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动用了自己计算机专业的功底,从设计海报,到设计店面,甚至连记录图书租售情况的电脑系统都是自己设计的。把这些都刨去,只算租店面和装修外加一些户外广告的成本,投入不到30万积蓄后,2011年10月,上海的第一家租书店在娄山关路地铁站附近的商厦地下开张了。

 

        坚守的信心来自读者

 

  虽然临近地铁,但这里并不那么好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乐开书店从空间到布置,都更像家里较为宽敞的书房。店面开张后,赵艳苹自己心里也有点打鼓,但是会员的支持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仅靠微博豆瓣等网上宣传,开张后第一年,书店的会员人数就有300多,至今已经有500多人。“没想到还是有不少人喜欢阅读,愿意看书的。”赵艳苹对记者说,本来以为选择租书这种方式的多数会是学生,因为这里的藏书比学校图书馆更新快,且租书比买书便宜太多,可没想到更多的会员是白领一族。

 

  “本来以为上班族都没时间看书,我自己上班那几年除了专业相关,没看过几本书。但很多人内心都有阅读的渴求,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翻开书本。”赵艳苹向记者介绍说,他们阅读最多的会员一年借阅了一百多本书,相当于省掉了两三千块钱。

 

  会员们逐渐变成了赵艳苹的朋友,常给她的书店出各种各样的主意:搞活动积攒人气、开吧台提供饮料、卖些明信片书签等阅读周边产品开辟收入来源……

 

  有一个会员几乎每周五都来,赵艳苹以为她家就住在乐开书店附近,后来才得知,她在松江区上大学,家住在宝山区,是每周末回家时专程转四趟地铁来她店里租换书。

 

  遇到困难时,会员们也是赵艳苹倾诉的对象。书店开了将近两年,多数月份勉强能够收支平衡,只有极个别月份盈利,赵艳苹也犹疑过,可是开咖啡馆的会员劝她坚持一下,开服装店的会员也劝她再等一等,他们都是熬过头两年,才开始盈利。她便再次坚定了坚守的信心。

 

        将实体书店进行到底

 

  会员不光给他们出主意,还帮忙牵线搭桥。有个会员从事电影发行工作,常奔走于上海各家电影院。得知位于大悦城十层的电影院招租,想把影院富余出的一块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他首先想到了乐开书店。

 

  “很多电影,比如《白鹿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都是小说改编的,影院里面镶嵌个书店,同时搞些剧本原作的阅读会、签售会什么的,同时增加点文化氛围,不好吗?”这个90后游说影院,后者同意后,他又带着自己写的方案找赵艳苹。

 

  赵艳苹喜出望外,她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机会开分店。“而且是人气旺的大悦城,而且租金优惠很多!”跟记者说起这件事时,她止不住兴奋。尽管第一家店还处于投入阶段,并没有开始扭亏为盈,但是这家位于大悦城十层电影院里的分店,9月上旬就要开业了。

 

  其实赵艳苹的账并没有算得非常清楚。除了租店面和雇店员以外,例如买书丢书这些成本,她都不计入账内。“我想书是固定资产,大不了没人租我自己看,抱回家,都是我的。”她知道自己有些讳疾忌医,但怕算得太清楚,看到赤裸裸的数据会坚持不下去。

 

  但是赵艳苹除了会员的鼓励,以及家人的支持,去年,乐开书店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给予的对实体书店的5万元扶持资金。“我们比图书馆的书更新快,比卖书的书店便宜,我们有那么多会员,我们有信心将实体书店进行到底。”赵艳苹说。

 

        ■他山之石

 

        台湾:网店与实体书店价差并不悬殊

 

  在当地政府第一次俯身,关注台湾的独立书店时,却遇到了尴尬——书店的老板们并不买账。老板们表示:就算有困难也不能靠你们解决。如果我们开不下去,那是我们自己经营不当,就任由我们关门好了。

 

  独立书店是台湾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台湾茉莉二手书店的执行总监傅月庵向记者解释独立书店的“独立”二字真正的内涵:不依附于其他单位,自负盈亏。不以商业目的为唯一目的,用开书店表达属于自己的文化品味或处世姿态,甚至批判的精神。

 

  傅月庵对于文艺青年们开书店的激情并不鼓励。甚至最开始,他会劝阻那些脑袋一热的年轻人。“你觉得把书上架很好玩,可你上一天看看!腰都直不起来!”

 

  一些文艺青年把开书店当成逃离现实的最理想方式,以为开书店只需打几个电话让出版社送送货,自己则能在店里整天看书,结交书友。可傅月庵说,“不要忘记书店也是一种服务业,要想方设法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不是让读者顺应你的品味,帮你营造阅读氛围。”

 

  拍脑袋开书店的文艺青年一旦遇到困难,难免会怨天尤人,这种态度傅月庵认为最要不得。“想开独立书店,就要想办法去经营,让它生存下去。不要怪环境、阅读习惯、电子书这些,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样。既然决定开书店,就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经营模式。”

 

  傅月庵现在任职的茉莉书店,是一家二手书店。较之于出售新书的书店,二手书店不光要为销路烦恼,他们从进货开始就面临困难。

 

  他们想到的办法是:每募集到一本书,就向慈善机构捐款新台币一元钱。相当于卖书人一边处理闲置的书,一边做慈善。在台湾,捐款后开的票据可以在来年抵税,卖书人也不吃亏。一举三得,他们的书店在今年年初光捐款就捐出了150万新台币,可见货源总算是打开了。

 

  当然,他也承认大陆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令人难以抵御。在台湾,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售书价格相差并没有大陆这么悬殊,更不会发生网店的低价倾销。这主要是因为台湾有同业规范,还有不公平交易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违反者会遭到全行业的鄙弃,以及法律的制裁。

 

        日本:“读书大国”的书店,日子也不好过

 

  “日本是读书大国,平均每天上市的新书大概超过380本以上,像洪水一样涌入书店……”由于刚翻译出版日本著名出版人见城彻的自传《异端的快乐》,旅日作家毛丹青对日本的出版状况相当熟悉,动辄可以举出非常具体的数据。

 

  走在日本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式小书店。这些书店多数都是“夫妻老婆店”,虽然堪称“独立书店”,但是多数并没有什么特色。在日本,如果失业,最主要的选择就是去做出租车司机,或者在自己家开书店。

 

  日本的二手书店倒是比新书店有特色得多。因为新书店是出了什么书,就卖什么书,但旧书店基本都凭店主多年来的积累所得,所以很多书店只卖某个领域里的书,比如电影、浮世绘、文学全集的,或者专门几个作家的作品。几乎每一个旧书店卖的书都不一样。

 

  傅月庵对记者说,他在京都逛书店时,曾发现一个书店只卖吉本隆平等三名作家写的书,觉得很奇怪。和店主聊过他才知道,主要是因为店主认同这三名作家的政治信仰,并想通过贩售他们的书向世人传达这种信仰和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除了卖书,店主还很努力地每周自己出版一期新到店的书目表,包括自己撰写的简介和评论。

 

  刚开始光顾这家书店的只有附近的大学生,和一些搞不清楚状况的游客。后来经过口口相传,这家店有了从神户慕名而来的读者。这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终于意识到自己没白白在这书店坚守了19年。

 

  不过,这样坚守出结果的独立书店,毕竟是少数。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李长声介绍说,就算在日本这样的读书大国里,这些书店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尤其是近些年慢慢出现的一些有特色的独立书店,比如精心装修为讨年轻人欢欣的书店,或者专门卖儿童绘本的书店,以及开设在郊外库藏比较丰富的书店等,都没能轻松地存活下来。

 

    “大概因为所谓的特色本身就是嬗变的,人们容易腻烦。”李长声分析说。另外,日本的畅销书也不轻易给独立书店配货。如果想要看最新最热的书,还是需要到纪伊国屋、三省堂这样的大型连锁书店去购买,或者到图书馆去借。这也导致独立书店难以维持。

 

  好在网络书店对日本出版业的冲击并不明显。在日本,只要是新书,就必须按出版社定价出售,所有书籍的经销商、零售商都无权折价售书。就算是在网上卖书,也没有折价的可能。这个制度在日本已维持了上百年,是日本对阅读出版界的特别保护。

 

        ■延伸

 

        地铁借书能否有去有还?

 

  8月下旬开始,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沪江网、爱知书店等单位联合发起“上车借书下车还书”活动。只要是始末站都位于上海地铁二号线上,乘客就可以在上车前到地铁站内的爱知书店借书,下车时在二号线上的其他地铁站内归还。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地铁站内的爱知书店借书不需要押金。关注爱知书店的微信,或者拍照发微博,或者留下自己名片的乘客,只需要花费1元钱,就可当天借阅店内或者自助书柜上的指定杂志书籍。如果没有微博、微信和名片的人,借阅则需要花费5元钱。

 

  不过,位于地铁站内的爱知书店,虽然名为书店,但看上去更像报摊,货架上多是杂志,传统书籍也多为经济管理类,文学或社科书籍并不是特别多。

 

  尽管如此,在活动开展的第二天,记者在上海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就看到陆续有人在爱知书店咨询。一位中年男士花1元借阅了一本财经类杂志,说原价15元,但他可以1元看一路甚至看一天,又不用担心看完放在家里占地方,还是很划算的。

 

  也有人担心,由于没有押金,报刊书籍会有借无还,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半年前,他们已经在上海市内的30多个写字楼楼宇存放自助借书柜,图书丢失率小于5%,借阅率高的书柜每天收到四五十枚硬币。这也给了他们在地铁站设自助借书柜的信心。

 

  不过地铁乘客比起写字楼内的白领,流动性更强,图书归还率可能相对更难预测。但是主办方表示,“我们相信读书人还是好的,会诚信借书还书。” (责任编辑:程婕)

分享到:
首页  |  关于我们  |  投稿声明  |  版权经纪  |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凤凰广场C座   邮编: 210009   商务合作:025-83300079   个人投稿:025-83280268  
ICP备案号:苏ICP备08111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