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观察
我是如何做到的:20篇文章与10000个订阅者
2013-12-31 16:56:01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李玲
分享到:

        自从7月份开通了“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的微信公众号之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撰写了二十篇文章。没有想到的是,在很多人认为“特别难”的微信公众平台里,很短时间内就获得了10000名的订阅者(中间还遭遇到了微信崩溃事件和重大的订阅号折叠事件),每篇文章平均带来了500个订阅者。

 

        我知道,这对于很多已经拥有十几万、几十万订阅者的公众号来说,不算什么成绩。但是,对于一些才刚刚起步的公众号来说,我的经验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一、在自己擅长、专业的领域,提供干货。

 

        既然是微信公众号,就是要把你的内容,放到公众面前去。如果不是你所深入了解的行业,如果不是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公众”为什么关注你呢?我之前在媒体、出版做了十几年,现在从事儿童和家庭教育领域,所以,我的微信公众号是“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tongshuchubanmama。

 

        有很多人看到微信公众号的浪潮,也想冲一下浪。结果呢,模仿了微博的获取粉丝的方式,传段子、弄鸡汤、发八卦,却只能被彻底地淹死。因为微信公众号根本不是那个玩儿法。如果没有干货,没有真诚地面对每一个订阅者,其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还记得那些在微博上一呼千万应的导师们吗,在公众号里面,简直像是个三流小混混。弄几句鸡汤,发几条别人编的每周热点,是无法获取订阅者的信任的。奉劝那些有任何投机取巧型心理的“玩家”,微信公众号,不好玩!

 

        我很欣喜地看到,微信公众号的这个“门槛”,是自媒体的一个好的方向。

 

        想当初微博兴起的时候,很多媒体人士觉得如果自己玩转微博,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结果发现,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写140个字的“段子”文章,根本不是“草根”的对手。而且,微博里根本没有深度阅读的氛围,长微博几乎失效,死难用,不好阅读。所以,你会看到,微博里的明星、八卦、导师,以及各种另类人士,迅速崛起,抢占了山头。搞得很多能写、会写、愿写的专业文化人士,特别没有面子,特别伤害自尊。明智点儿,如韩寒,写一篇告别文,就拜拜了。剩下的,也就在那里吐吐口水,召集点儿酒局什么的。

 

        但是,每天只能发一篇“文章”,那是专业写字儿的人的本事了。少则怎么也得1000来字吧,多的可以好几千字。没有文字功底的人,别说写起来吃力了,就每天写什么,都不容易搞掂。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说,如果连“选题”阶段都弄不好,基本上就已经投降了。

 

        更少的文章,更多的订阅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每篇文章,从选题,到撰写,到图片,到编排,到版式……可以说,是一个全工序的工作。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才能拿得下来。当你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为什么不叫好叫座的时候,可以回想下是否进行了严谨的、专业的工作。省下了这些环节,成品自然会有瑕疵。

 

        20篇文章,平均下来,每篇文章带来500个以上的订阅者。每篇文章,从选题,到撰写,到图片,到编排,到版式……可以说,我当杂志主编的时候,也没这么全工序地做过。但正是我自己做过记者、编辑、编辑总监、主编,才有了一个人制作一个杂志的宝贵经验。今天,这些经验得到了发挥。

 

        《阅读三本书,远离性侵害》这篇文章,从选题到文字完成,至少有两周的时间。在开始的时候,大致收集了100多本关于性教育、儿童安全、心理素质等等的图书。中间,将这些书分为了三类,从“认识身体”,到“具体方法”,再到“性格培养”。每个部分又归纳了十几本书,而且,总体上的100多本,自己都会审读一遍。最后,才确定了选取“三本书”,让读者用最少的阅读,掌握以上三种方法。

 

        所以,读者最后看到的是三本书,但其实我是在100本里挑出来的。这样的品质,自然就让读者信服。这篇文章,应该至少给我带来了近1000个订阅者。

 

        而我的每篇文章,在“素材管理”阶段,至少先发在自己的手机上5~10次,进行最后的版式、文字的调整。总之,没有多次的编辑、修改,即便是几句话,也是不能轻易发布的。

 

        所以,我认为,公众号的发布限制,是好事,而5.0后的折叠,更是好事——如果订阅者根本想不起来看你的文章,只能说明之前你写得不够好。是的,订阅者的增加速度,可能会减缓,但一是大家都面临同样的环境,是公平的;二呢,你说你要那么多的订阅者干什么,又不能显示出来去炫耀。

 

        微信里的订阅者,更多的是看活跃的程度,互动的频率等等。我的每篇文章,基本都有300以上的互动和回复(我定期整理、编辑,并在公众号内分享订阅者的互动内容,也非常具有价值)。相对于多少的订阅者,这才是我最为看重的。

 

        二、要具有分享的精神,并从分享中发现内容。

 

        这个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分享的精神,但其实很多人都没有。

 

        这一点很重要,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大家看我的微信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tongshuchubanmama,是不是感觉很长,很不容易传播。的确,我开公众号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能够在短短一个多月内,有10000个订阅者。

 

        说实在的,我是“应邀”开通的——应周围的朋友之邀。我天生就是一个“分享癖”,只要是我认同的事情,我会不遗余力地向朋友推荐。譬如,我是一个苹果热爱者,当苹果还没有出手机的时候,我就是用苹果笔记本。后来,我在单位里见人就说苹果,结果,单位里很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在那个年代就买了苹果笔记本。而使用IBM笔记本的同事,都有些不好意思见我,呵呵。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在网络上分享的兴趣,但是,是否有一种“这个东西真的好,为了让你体验到,我买来送给你!”的精神呢?

 

        我发表在公众号里的很多文章,都是我日常和朋友在生活中分享的话题。譬如《从小学会保护自己:阅读三本书,远离性侵害! 》、《给孩子看点哲学书》、《孩子们该看什么电影》、《小孩几岁学外语》等等。这些内容早已烂熟于胸,有些还自己写了书目和电影目录,发给好友们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获得了朋友的信任。

 

        正是三十多年来,我所积攒下来的人脉和人缘(我的热情和我推荐的东西的品质),让我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经过老朋友的大力推荐,获得了1000个订阅者,通过了认证。这些朋友的背书,让我的公众号一下子就跨越了“从了解到信任”的关键一环。

 

        同时,我并不是把自己当作“权威”来做公众号,而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在这里分享他们的故事、体验、感受和观点。

 

        经过一个月的培养,我陆续收到订阅者的投稿,并刊出了《新加坡为什么只上半天课?》等文章,获得了很多的好评。同时,也陆续约出去了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等等的稿件,而这所有的作者,都来自“订阅者”!

 

        我觉得,这个形态,是只有在新媒体互动形态下才能产生的一个循环模式:文章==》订阅者,订阅者==》作者,作者==》新的文章,文章==》新的订阅者,成为了一个良性的内容生成循环。

 

        这里没有所谓的名人,没有所谓的大牌,没有所谓的头版,有的,就是内容的价值,文字的价值。

 

        作为一个曾经的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我爱死了这个美丽的循环!

 

        三、提供有价值和深度的内容,真正了解读者需求。

 

        公众号为什么要限制“每天一条”的发布?很简单,就是扫清那些“口水”、“鸡汤”、“即时消息”等等“快餐文字”。

 

        这么说吧,微博是“报纸”,微信公众号是“杂志”。

 

        有过文字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杂志上写文章,无论选题和内容,包括图片,都比报纸的要求要高很多。出版(发布)的周期,导致了公众号的门槛。

 

        基于我的公众号里的所有内容都是原创的原则,我所进行的每一个选题,都很慎重。在确定选题之前,我会在订阅者的反馈信息里分析这类选题的关注度,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特长,进行确定。这两者缺一不可。我发现,只是我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获得的关注度就不高;同时,如果只是订阅者需要,而我并不擅长,那么,也没有好的效果。

 

        我就只能“慢”下来,“少”写一些。因为,每一个选题,都会是建立公众号的整体信任的一部分。这么说吧,别人可以订阅你的公众号一个月,但因为一篇“水货”文章,就此取消。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欺骗读者的同时,你也就只能感慨“为什么发了几百篇文章,才几十个订阅者”了!所以,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慎重对待每一篇文章,如果不能高品质地完成,不要勉强自己去写。我的第一篇文章,是我自己翻译的“美国学生暑期要做的一百件事”,后来的文章,18篇为原创文章,2篇为我策划、编辑,约请作者特别为我的公众号所撰写的(还有几篇,是订阅者的反馈,整理后也发布在公众号里)。也就是说,全原创,高品质才能真正得到订阅者的信任。

 

        20篇文章,的确不多。但是,这20篇文章,经由公众号发布之后,吸引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几乎每一篇都被媒体拿去刊登了。这充分说明了好的内容,无论在哪种媒体形态下,都具有价值。很快,华尔街日报开始邀请我写专栏,时尚生活家、时尚健康、母子健康……十几个杂志邀请专栏或约稿,也有中央电视台2套邀请我去做育儿专家录制节目,还有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媒体的联络,当然,更多的是搜狐、新浪、网易、3G门户、盐妈网、……等新媒体,与我商谈内容的合作和推广。

 

        好的内容,是稀缺的。你怎样对待你的文字,你的文字就怎样对待你。另外,和传统媒体所不同的是,在这里,你知道每一个看你文章的是谁!

 

        这个变化,太重要了。传统媒体的时候,很多主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读者是谁,也不关心读者是谁。相信,很多刚入行的编辑,都干过自己编写“读者来信”的活儿吧!嘿嘿,我就干过,还真不好干。因为你要首先设定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然后,琢磨这个人的想法,才能写出一篇很“像”很“真”的读者来信!

 

        现在公众号则完全不同,每个读者,都那么鲜活地在那里,他们的反馈是如此强烈!现在,每发完一篇文章,都会有很多读者写很长的评论,长达300多字的回复,每天都会有十几条。

 

        而且,还解决了“选题”的问题。做过媒体的人都知道,哪天要开选题会,那肯定头一天要失眠和紧张,每次选题会都像是“扒了一层皮”。是啊,根本不知道读者在哪里,要想想出好的选题,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可是,公众号里,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我已经从订阅者的回复里,找出了30多个选题,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我跟都跟不上!订阅者会很直接地提出他们的要求:我们要看怎样学外语的内容,我们要看上兴趣班和早教的报道,我们要你推荐科普类的图书……等等等等。

 

        所以呢,看着这些订阅者的各种要求,曾经被选题折磨成畏惧病的我,是高兴呢,是高兴呢,还是高兴呢……

 

        四、深刻理解“朋友圈”,媒体再不要高高在上摆臭脸了。

 

        和微博等社交媒体不一样的,微信更贴近“生活圈”。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微信中,每个人都知道你是谁!

 

        朋友圈里,你的品位、你的观点、你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到你在朋友圈里的“形象”!你老是在朋友圈里分享口水、段子、鸡汤,只能说明你的肤浅,所以,在朋友圈里分享的时候,都会自己先想一下“我的朋友看后会怎么想”。这个限制,就会对内容要求很高,如果你的内容,让朋友分享后,感觉很没面子,那么,就不要发表出去。

 

        那么,作为公众号的内容提供者,你就要把公众号的订阅者,每一个人都当作自己朋友圈里最有见识、最有阅历、最有成就的那个人,写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想一想“这个人”会不会认可。如果过不了这一关,不如不写,不如不发。

 

        我自己就有这样一个“假想订阅者”,很灵验的,每次我一想到他读到这篇文章会赞许,那这篇文章真的就叫好声一片;每次我有一些懈怠,就发现反响不那么热烈——这真的是骗不了人的!

 

        这方面,我的感触实在是太深了,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谢谢您,一万个朋友和老师》,来表达我对订阅者的敬意。现在,平均每天都有几百条的反馈。对于我能够回答的,我都会非常认真、诚恳地去和大家交流。我想,这也是能够赢得更多陌生朋友信任的原因之一吧。

 

       五、发布和运营的技巧

 

        刚开始,一些朋友见我开了公众号,就推荐了一些发布的技巧。而我,经过实践,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1、发布时间。很多人都说,下午4、5点是发布的好时机,因为下班的路途中,以及晚上是高峰阅读时期。但我经过几次试验,发现很多订阅者早上(8点到10点,甚至从早上6点半到8点,都会收到几十条消息)会阅读,于是,我就晚上写好后,第二天早上7、8点发布,结果呢,我发现往往一个上午就有100多的订阅者,这真是让我惊奇。

 

        也有人说,周末是最平淡的时期,发布的价值不大。但是,当我在周五发布了《新加坡为什么只上半天学》的文章后,我发现周六的上午,竟然也自动多了80多个订阅者。

 

        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微信要争取到,不是“某天”的时间,而是“某段”的时间。这个段,既不短也不长,不能像微博一样,一分钟刷几十条,而是要稍具耐心地“看完”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的时间。这个“段”的时间,也会根据你的订阅者是哪个人群,而有显著的变化。譬如家长,很多是早上很早起床的,白天很忙,到了晚上,又可能会睡的很早,但深夜也会有起来的时间段。

 

        有好几次,我发现在凌晨3点多的回复,我就纳闷了,难道妈妈也通宵熬夜——仔细一看,说是在“夜奶”,哦,原来如此!

 

        还有呢,好的内容,会通过“目录”形式,一直被阅读。传统的报纸、杂志,看了之后就是快消品,收集和查阅太消耗精力。而在公众号里,我的十几篇文章,最早发布的和最新发布的,都一直可以被读者需要。好的文章,一直都在增加阅读率!

 

        所以,和好的内容相比,技巧,真的不重要。

 

        2、推广宣传。刚开始,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在发布公众号的内容同时,同步在自己的博客,也做了长微博发布,也在一些论坛上发帖子。不过,很快我就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pc的阅读模式已经消退了,论坛的活跃度很低。后来,我就放弃了其他推广,只在博客同步,长微博的阅读很不顺畅,也改成了链接。也就是说,现在能够在手机上舒服地看到内容扎实、有一定文字量、也有时效性的文字,也就是微信公众号了了。

 

        在前期,我会通过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朋友帮忙转发一些重要的文章,如《从小学会保护自己:阅读三本书,远离性侵害! 》、《给孩子看点哲学书》等文章。后来,连这个环节也省去了,就是单纯靠订阅者的分享。

 

        3、5.0折叠后的应对。最后,我也说下微信5.0后的公众号运营。很多人抱怨折叠后造成打开度降低,根据我的经验,真的没什么变化。其实,做过运营的人都知道,只要购买需求旺盛,有时越是难买到,反而越多人买。

 

        如果你真诚地去做一个公众号,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独有的、深入的内容,请把精力多放在品质上,其他的,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强求也无用。(责任编辑:程婕)
 

分享到:
首页  |  关于我们  |  投稿声明  |  版权经纪  |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凤凰广场C座   邮编: 210009   商务合作:025-83300079   个人投稿:025-83280268  
ICP备案号:苏ICP备08111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