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书城 > 虚构类>东林党(上、下)
东林党(上、下)


  • 作 者:李文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12月
    页 数:
    定 价:68.00
    装 帧:16开
    I S B N: 978-7-5399-9509-0
分享到:

天刚蒙蒙亮,皇宫内就忙了起来,刚登基的皇上朱翊钧就要正式开始上班了。这不,大臣们早早就进入午门,在首辅张居正的带领下,随着司礼监唱喝声行礼如仪,以便皇上检阅。

张居正,字叔大,号中元,别号太岳,人称江陵公。张居正五岁入学,十岁已通经文知地理,十二岁一篇《南郡奇童赋》被誉为神童。十六岁中举,二十二岁会试中二甲,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成了朱翊钧的老师。

居正并没有因出任首辅而兴奋,国库空虚,军饷短缺,水灾严重,犹如站在千疮百孔破船上的张居正,翘首远望,前途茫茫秉国难呐!何况自已还缺一个条件,那就是万众一心的水手。可是,能有万众一心的水手吗?不同派系的尔虞我诈,争夺权力时的你死我活,都历历在目。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国家,定会触犯到一些人,甚至集团的利益,阻力之大可想而之。这斗争一定是残酷的,甚至是血淋淋的,张居正十分清楚这一点。那么我害怕了?不!决不!谁能如我,占尽天时地利?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

退朝了,累了一天的大臣各自回府,张居正的车也往相府驶去。听到卖力的吆喝声,张居正忍不住掀开窗帘,行人寥寥,却不时有饥民沿街乞讨。见是张居正的车子,百姓们纷纷让开,他们用期待的眼神向阁老行注目礼,这使张居正十分感动。他放下窗帘:“张居正呀张居正!现主少国疑,你自当以藐然之躯,横当天下之变,不复计身为己有。让天为证!且看我亲手创建万历盛世!”

夜深了,四处一片寂静,只有书房里的烛光摇曳,和张居正来回走动的脚步声。一阵夜风吹来,案上的纸哗哗响,一张稿纸被吹到窗纱上,灯光中“考成法”三个字尤其清晰。居正拿起纸沉思良久才把稿纸放回到案上,又拿起镇纸石把纸压住:我已占尽天时、地利,应该满意了,可是为什么自己心中却充满忧虑?

他抬头看着遥远而孤独的月亮,追寻它时隐时现的身影。一阵晚风吹来,身上有了一股寒意,张居正不由裹紧身上的外衣,想:政策再好也须政令畅通,否则谈何励精图治。张居正下定决心:管理是个纲,纲举目张!

第二天一大早,张居正就进宫求见皇上。万历在太后的严格管教下认真读书,朝中大事自然听从内阁意见。听说张居正求见,连忙放下手中笔:“请先生进来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先生请起,有什么事吗?”

“皇上,臣以为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严格管理官吏。”

“先生的意见?”

“臣以为应提高内阁的权力,使六部始终在内阁的监督下工作。”说到这儿,张居正担心地看着朱翊钧。太祖时,为防内阁大权独揽,特立规矩:内阁不能干预六部。但张居正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集团力量,如果内阁不能干预六部,就意味着隐蔽在六部中的这股力量与自己势均力敌,如果陷入阁铨争斗,自己将寸步难行。但现在让内阁监督六部显然违背了祖制。

少年朱翊钧正在学习“四书”“五经”,还不知道祖制里有这个规定,他点头:“就依先生的意见办!”

想不到朱翊钧这么痛快地就答应了,张居正松了口气:“启奏皇上!臣还要建一个考成问责制度。在这个制度里,六部、督察院将各类奏章及圣旨,转行各部衙门,并且按路程远近、缓急,规定处理程期。同时置立文簿存照,每月底予以注销。由于月有考,岁有记,言必有据可查,事事如何落实,结果如何,都可根据记录来责其成效。这样一来,谁也不敢敷衍了事,政令即可畅通无误。”

“事不考成怎知业绩?准奏。”朱翊钧认为十分有理,他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考成不合格者,根据情节可降职、外放、罢免!”

这天晚饭后,张居正破天荒没有去书房,老夫人奇怪道:“老爷!往日看你回来总是心情郁闷,吃完饭就去书房忙碌,今天竟然有心思赏月。”

“心里高兴呗!有了“考成法”,政令不通的状况就会被扼制。到那时人人忠于职守,个个不敢虚迂推委。假以时日,风清气正,哈哈!”

“这可是得罪人的事呀!”

“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是治国最大的顽疾,再好的国策,到了他们手中,消弥于无形,这改革还有何成效?“考成法”就是一根鞭子,逼着他们不得不做,不得不做好!至于不称职的人,哼!”

“老爷!”夫人还想说什么。

“请夫人相信。“考成法”行之数年后,定可不加税而上用足。”

“可是老爷,他们能听你的?”

“国要富强,惟有吏治。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我朝太祖、成祖,哪个不是用铁腕管理国家的?夫人!治国用重典,背水一战。”

“考成法”公布后,朝野震动。从此官员们人人自危,个个小心,再不敢互相推委,官僚作风随之一变。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将落到实处,一股强劲的改革之风吹向华夏大地。于是,张居正把眼光看向边疆,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现在问题最大的就是辽东。他必须建起一道铜墙铁壁,才能让自己心无旁骛。他毫不犹豫地提谭纶为兵部尚书,与骁勇善战的蓟州总督戚继光配合,边整修边防要塞,边领导驻边将领抓紧练兵备战;同时要求军队闲时耕种土地,尽量做到粮草自给,不足部分由国家补贴。这再次证明了张居正的近似完美的用人策略,边关无战事。

国防固若金汤,张居正开始解决由来已久的淮河水患问题。由于京杭大运河贯穿黄河和淮河,黄河泥沙又淤积严重,造成黄河水常常夺淮入海,引起洪水泛滥,沿途损失惨重,淮河水患成了朝廷心腹大患。工部左侍郎潘季训经多年研究,提出:堵塞决口,加固堤防,使黄、淮二河束水归槽,汇成急流,冲沙入海,可遏制水患。

张居正看后大加赞赏,立即奏报万历:臣以为可行。既可免受水患之祸,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还可以减少赈灾费用,增加国家财政,一举几得。

“准奏!”万历御笔一挥。

百业待兴却财政紧张,张居正决定开源节流。首先,裁减冗员和冗费,紧缩皇室开支。其次,裁革弊政,整顿驿递。即日起,任何官员若不因军政公务,一概不得领取乘驿印信,擅自使用公车者严惩不怠。

紧接着,整顿驿递、税关、盐政、漕政,一直到子粒田征税,张居正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几年下来,经济全面复苏,国家与百姓日子都好了起来。张居正要走下一步了,这一步属意识形态范畴,实行起来很难!真的很难!但张居正认为这一步不走不行了。

原来,在朱翊钧登基仪式的第二天,慈庆宫内,仁圣、慈圣两皇太后就端坐在凤椅上,等待张居正到来。要说朱翊钧的生母慈圣皇太后,也是位十分有见地的女人,她头脑清醒,教子严厉且生活节俭,堪称母仪天下。而这位太后终身奋斗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出一位杰出的君王。

早就守候在慈庆宫外的张居正,踌躇满志,步伐稳健且信心十足地走进宫来。两宫皇太后赶忙下座亲自迎接,又连叫:“赐坐!”刚坐稳,慈圣皇太后就迫不及待道:“今召阁老,是为皇上经筵事,望阁老不负先帝托孤厚望。”

太后如此诚恳,张居正连忙跪下:“先帝视老臣为知己,已是感激涕零。又有太后信任,老臣不敢不尽力。”

“阁老快快请起。皇上!今后凡遇阁老进谒必称‘先生’。”

“是,太后!”

“如果皇上不听教诲,先生可入内举报,本太后一定不会姑息!”

“臣不敢,皇上虽及冲龄,但资质聪慧且勤奋好学,又兼两位太后扶持,一定是位贤德明君!不过臣有一请求,不知太后能否恩准。”

“爱卿尽管说来!”

“请慈圣皇太后移居乾清宫。”

慈圣皇太后本就舍不得和儿子分开,既然能亲自照顾小皇上,慈圣皇太后当然喜从心来,连声答应:“准奏!准奏!”

仁圣皇太后对张阁老的提议亦深以为然,又担心慈圣皇太后太过溺爱,于是对她说:“皇上年幼,玩心重,只恐旁人难以拦阻,还请慈圣皇太后严加管束才是!”

“理应如此!理应如此!”

见两位太后心情很好,张居正又道:“国家大事千头万绪,还请两位太后支持才行。”

“有关国家大事,哀家自会全力支持,先生不必多虑。”

得到皇太后的支持,张居正安心了,他起身告辞。

第二天一早,张居正就来到文华殿,就皇上经筵之事与进讲官、经筵官们磋商。确实,面对十岁的孩子却又是一位皇帝,进讲官们煞费苦心,他们议论纷纷。

一位进讲官提议:“最好用言语通俗易懂,又能让皇上有兴趣的进讲办法。”

“这个办法好,皇上少年心性,切不可让他厌倦读书,最好把《史记》中管理国家的好的帝王故事,编写成册,再配以精美画册,让进讲官按图进讲,各位以为如何?”

“看图说话?好办法!文华殿就有许多典故,其中有‘善可谓德者’八十一件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件事。不如把每件事都绘制一图,附传记文本,汇编成册题名为《帝鉴图说》供皇上参阅,首辅大人以为如何?”

张居正很满意:“我将为此写一篇《进〈帝鉴图说〉疏》以示慎重。不过绘图要精美,文本要通俗流畅!”

“请首辅大人放心!”

这些翰林出身的进讲官们哪位不是文章俊杰、丹青高手?几天后,《帝鉴图说》就汇编成册。由于内容丰富,绘图精美,又通俗易懂,每次经筵,朱翊钧都听得津津有味,还把它置于御座旁,随时让张居正解说。文华殿内书声琅琅,而《帝鉴图说》也成了皇帝必读的教科书。

有了教科书,有了好老师还不行,朱翊钧还需要一位能够驾驭他的人。这不!五更天刚过,慈圣皇太后就来到皇上床边:“皇上!该起床了!”

“好累呀!”朱翊钧迷迷糊糊地翻个身又呼呼大睡起来。

看着朱翊钧稚嫩的脸,想想他小小年纪,不是上朝就是读书,真是累坏了,太后实在不忍。可谁让他是皇上呢!犹豫半晌,太后咬牙含泪拖起朱翊钧,宫女连忙左右掖住。见朱翊钧睡意朦胧,东倒西歪的样子,宫女们轻笑不已。

“放肆!”太后斥责一声,也忍不住笑了。她抱起朱翊钧,亲自为他脱去睡衣。见他醒了,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真难为他了!才十岁啊!等到穿好衣服,太后接过宫女递上的洗漱用品,亲自督其盥洗,侍其进食。直到卯时三刻,万历起驾去文华殿。

皇上经筵,兴师动众。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鸿胪卿、锦衣指挥使……沿途跪迎,直到小翊钧端坐在案前,张居正侍坐一旁,才各就各位。然后,展书翰林、侍仪御史、礼部给事中、序班鸣赞等依次入殿序班行礼。然后是东、西进讲官进讲,东班专讲“四书”,西班专讲“五经”。

回宫后,朱翊钧还不能休息,他不是大声朗读课文,就是练习书法、画画。慈圣皇太后则静静地端坐在一边默默地听着。几年下来,朱翊钧的学业突飞猛进,他开始腹有经纶,胸有大志。同时,朱翊钧的书法、绘画造诣也极高,就连张居正都不敢小觑。

时人赞美:御墨挥洒有凤翥龙翔之妙。朱翊钧成了才华横溢的少年天子。

 李文辉,1952年出生于江苏盐城,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师。热爱文学、历史、哲学。在参观无锡纪念东林书院成立四百周年展览后,萌发了写东林故事的念头。从调研,收集资料,向有关人士咨询请教到最后成稿,前前后后十年有余。

首页  |  关于我们  |  投稿声明  |  版权经纪  |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凤凰广场C座   邮编:210009   电话:025-83300079  
ICP备案号:苏ICP备08111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