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这本诗歌集更像是漂亮的小说
2014-09-12 14:29:10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崔华林
分享到:

 

这是温暖的一日。

什么样的云彩

是由甜言蜜语染着热血形成。

他们倾吐,胆怯地,在嘈杂车厢中,

新配乐的歌曲

摩拉维亚处女在婚礼日歌唱。

诗人是云彩的君王。

第一次读被誉为美国著名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的诗歌,我很喜欢这一小节,这首诗歌的名字叫《十九世纪如同一首歌》。上周,诗人带着他同是诗人的妻子布伦达·希尔曼一同来到中国,为自己的首部简体中文版诗集《亚当的苹果园》举行了首发式。

 

在这本诗集里,收录了哈斯已经出版的《野外指南》、《赞美》、《人类的希望》、《树木下的太阳》、《时与物》5部诗集的作品以及大量新诗的结集——其中包括一系列哀歌,一连串讲故事类型的、笔记感想形式的诗歌,一系列夏日抒情诗,两个纯叙述的实验——在暴力世界里对人际关系的沉思。与其说是美丽的诗歌,不如说哈斯的这本诗歌集有些读起来更像是漂亮的小说。

青春期时

与中国古典诗歌结缘

哈斯从小在旧金山北部小镇的一座充满书籍和音乐的房子里长大,那是一段二战后和平但不稳定的年月。父母通过邮局订购了一些热门杂志,这成为他和哥哥阅读到诙谐诗的源头。哈斯尚在小时候就开始模仿习作充满韵律和文字游戏。

青春期时,哈斯第一次真正读诗并感觉到诗歌的力量。他形容,在某种程度上,当时觉得世界因为诗歌而变得更加广阔和更加强烈。他说他记得在读某些诗歌时,感觉到有一种惊奇之感,它几乎让人头晕目眩。后来,哈斯开始阅读海明威、斯坦贝克和福克纳的小说,以及一些美国诗人的诗歌和俄罗斯文学翻译作品集,尝试写一些短篇小说和诗歌。

青春期里,哈斯偶然遇到一部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集,书名叫《小白马》。他在《亚东的苹果》一书的序言中对这本平装本有很详尽的描述:这本书以选自《诗经》的歌谣开头,以毛泽东的诗作结尾。我从中读到了中国诗人中最伟大的杜甫和最抒情的李白。我记得初次阅读感觉到的是一种愉快、明澈的心境,以及——出自杜甫——强烈的忧患。正如书中所说,品味胜过理念。我们在学校学过的传统英语诗歌,其中一些十分精彩,常有很复杂的语法。这些中国诗歌,似乎在一行行去诉说他们不吐不快的东西,尽可能地直截了当、明白晓畅。我知道这可能是对中国诗歌的误解,但也许不完全是。

将诗歌植根于

物质世界之美

在后来更长的时间里,哈斯又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读到更多的中国古典诗歌。而他本人在写作诗歌时始终植根于物质世界之美。他所熟悉的风景——旧金山,北加州海岸,高高的齿状山脉起伏的地区,以及他偏爱的落日、清晨和启明星,在屡屡在他的作品中活灵活现。

跟很多诗人一样,哈斯诗歌的主题很广泛,包括艺术、自然世界、欲望、家庭生活,情人之间的生活、暴力的历史、语言的力量及其固有的局限性。比如他在这本新书的诗歌里,有写他酗酒的母亲、身着西装去上班的父亲、节日的糖果等。关于这一点,他在前几天的新书首发式上曾经说过:诗歌的表达是十分丰富的,小猫小狗等日常生活都可以进入诗歌。我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我生活过的时代有战争、暴力,但是诗歌本身是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哈斯又是一个试着像他能够做到的那样充分言说的诗人。就像他曾在诗歌里写的,“你唱道:‘乌戈·贝蒂没有骨骼。’/而当我说,‘我的语言极限是我的世界极限’,你笑了。/我们整晚说话,用舌头,/用指尖,用牙齿。”在他的时间和空间里,一切都是活生生的。而他的风格——某种程度上经由美国现代主义,某种程度上作为日本俳句大师和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译者漫长的学徒期——融合措辞的亲切、灵敏的智性、运用长句的艺术技巧、强烈感性的生动和轻盈的触觉所形成。

诗歌翻译关键是

要把握诗歌的精髓

谈到米沃什和日本俳句大师,要强调的是,除了写诗,哈斯还曾将不少名人诗作翻译成英文版。其中,最被广为人知的,大概要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米沃什。他们之间曾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哈斯将他的数本诗集翻译成英文。客观地说,这些译诗不仅扩大了米沃什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也对米沃什198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深刻影响到中国当代诗人的创作。

此外,哈斯还曾翻译过日本的诗歌,比如日本俳句大师芭蕉、芜村和一茶的作品。在诗歌翻译的问题上,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哈斯在谈到他的诗歌翻译时,认为翻译不是照搬原文,而是要看诗歌的精髓是什么,如何运用到翻译当中去。像中国古典诗歌一样,欧美诗歌也是讲究韵律、格律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翻译中把握诗歌的精髓。诗歌翻译就是戴着镣铐跳舞一样,就是如何在形式与内容之间找到与原文最接近的一种方式。

至于诗歌的精髓,这位诗人在《亚当的苹果》首发式上,也有精辟的描述。在他看来,生活就是脑海中的喜剧,也是诗人心灵中的伤痛,同时也是现实中的语言表达。说到底,诗歌就是内心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心中的情感的爆发。对于诗歌来说,很难说这个重要那个不重要,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

(责任编辑:陈俊池)

分享到:
首页  |  关于我们  |  投稿声明  |  版权经纪  |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凤凰广场C座   邮编: 210009   商务合作:025-83300079   个人投稿:025-83280268  
ICP备案号:苏ICP备08111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