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虹影:女人的成长最令人动容
2014-02-19 21:57:15  来源:新女报  作者:毛大海
分享到:

 

        她是写《饥饿的女儿》的虹影,是从内地走出去的世界知名女作家,她的故事伤痛过、叛逆过、黑暗过,一度令她发出不想回到家乡的狠话。而事实上,无数次她回到了中国,并担任重庆市的城市形象推广大使。春节期间,她再度“回家”,带着全新诗集《我也叫萨朗波》坐在少数花园的咖啡桌前,接受了《新女报》记者的专访,梳理那些被铭记,被原谅,被宽容和被成长的伤痕。原来,女人的成长是最令人动容的。


女儿虹影:所有的过往都是值得的​

 ​

        2月6日,坐在南岸少数花园的桌前,是第一次见到虹影本人。尽管,这么多年来我们读她的书,通过电话采访她,已经模糊勾勒出一个形象凌厉的女人,但,这一瞬间她坐在面前,就算身着黑衣身板娇小,依然将凌厉两字击得粉碎。​

 

        她竟是温暖的。说起惨痛过往,不经意地笑,“值得”,就是这两个字。​

 

        她的第一个身份是女儿。​

 

       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重庆南岸弹子石江边,那时候算得上贫民窟的地方。私生女,这3个字就是她的身份。母亲不敢真正爱她,继父也不敢表达对她的爱,从小就在对家庭对父母对世界的仇恨中挣扎。?

 

        这种恨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产生那部惊世骇俗的《饥饿的女儿》的源泉。从此以后,这个女儿就跟随着她的时代,踏上成长之路。出生的时候赶上饥荒,在母亲肚子里就饿过,然后是文革,是改革开放,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大爆发,是出国潮,是归国潮,是网络经济泡沫。?

 

        “女人在重要的历史时刻,总是扮演着被迫的角色,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感受,不能选择,我为此付出了代价,失去过亲人、家庭,看到那么多残忍、死亡。”所以,她出走他乡,漂泊异国,切断与这座城市和家庭的牵连,成为流浪的女儿。​

 

        年轻时候的叛逆和恨意,直到多年后母亲离世才冰消瓦解。她参加母亲的葬礼,追溯母亲的往事,才发现多年来母亲一直默默保护她、爱她,跟社会反抗、决不妥协。母爱最终让满身棱角的女儿柔软、温暖。她写下《好儿女花》,作为对自己与母亲之间那么多年隔阂和疏离的忏悔书。那也是写给自己的成长之书。​

 

        “我现在对朋友们提到过往,都是用值得来肯定”。她说,不要掩盖或者抱怨过往的惨痛,经历对一个女人太重要了。

 

        情人虹影:学会保护自己

 ​

        在虹影的书里面,还有很多不是自传性质的,她说,无论是《孔雀的叫喊》、《K——英国情人》还是《阿难》里面,都存在着另一种身份的女人,那是写给天下女人的,情人——是她们共同的身份。​

 

        “以前,我一直认为,女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位置的。女儿是属于母亲的,母亲是属于女儿的,什么才是属于女人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位置呢。现在,我认为情人,是女人面对这个世界的真正位置。这种情人,不是指相对大老婆、小三那种狭隘的,而是女人在情感中的一个统称。”​

 

        她的第一个情人身份,是在与旅英学者赵毅衡的一段混乱婚姻中沉沦,涉及西方式性开放关系,以及亲姐姐的横刀夺爱,各种惨烈各种悲情,等等,每一次问到这些,她都是一笑带过,之所以写,是作为对自己过往痛苦经历的诀别,以此踏上自我救赎之路。​

 

        在《好儿女花》中还提到另外一个男性情人W,虹影调皮地一笑,那是真的。因为在一次聚会的狭路相逢,互不认识的两个人见面,他对她大谈如何在英国出版小说,竟不知她已经出过很多本书而且声名赫赫。​

 

        现实中,他们继续相爱。他在她45岁时给她宝贵的礼物——女儿,让她成为了如今最自豪的角色——母亲。在女儿两岁时他们喜结良缘。

 

        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的身份改变了女儿身份的虹影,而新的情人身份,又在情感上改变了旧的情人身份的虹影。让她明白情人之间不是没有尊严的奉献和牺牲,还有共同的期待、理解和包容。​

 

        这位名叫亚当•威廉姆斯的英国商人,是小说家、商人、旅行探险家,出身香港洋行大班,香港马会会长之家,20多年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为家族中第四代在中国生活的人。他的“中国三部曲”已经出到第二部《乾隆的骨头》,这次回重庆并没有跟随虹影一起,还在意大利的家里创作呢。

        “我这样长大的女人,会成长为两种可能。要么是很坏的,对世界充满仇恨;要么,就是充满希望,相信爱,会帮助任何友善的人。”虹影说,好在她成为了后者。回顾过往,两段情人身份带给她的是,“我不会说我恨你,但我学会了保护自己。”

 

        母亲虹影: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

 ​

        “小时候,你看见面前的只是一条河,直到你长大了,成为了母亲,你就跨过了这条河,然后你发现,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条河,它们流向海洋,你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这就是成长。”​这是虹影对自己目前母亲身份的感慨。做女儿的时候,她并没有感受到的爱,原以为做了母亲后会加倍倾泻到女儿的身上。结果,她很淡定。现在有很多中国母亲向西方学习,敞放式地爱孩子,她理解,但并不以为然。​

 

        其实从女儿出生开始,虹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掐指算她的年龄,算到女儿成人,算到自己最多就能陪女儿20年,心里也着急,这可怎么够。​但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很多中国母亲会认为,现代的西方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小孩子自由成长,但是,她们忽略了,小孩子终归是没有辨识能力的,溺爱和放任肯定不好,但也不是说你就要一味教育和打压。你要教会她正确的方式,引导她往理性方面发展,当然,做母亲的理性更重要。”​

 

        女儿名叫西比尔,有浓重的希腊神话味道,今年6岁,从小流露出的天分就是绘画,虹影已经有两本书的插图都是交给女儿的,对此她很满意,但后来出另外一本书的时候,却要找一位英国画家做插图,女儿当时就不高兴了,哭着说妈妈不满意她的绘画,她失业了。对于女儿的撒娇,虹影会安慰,但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好的母亲对孩子要尊重和理解,但不能纵容和溺爱。​

 

        就像在采访当天的现场,女儿有时候跑来跑去调皮,虹影并不怎么在意,眼里就跟没这个影儿似的,一旦孩子大呼小叫跑到她身边的时候,狠话就来了,我要生气了哦,我要给你一巴掌。对这个有一半西方血统的家庭来说,多少有点违和感。英国丈夫对你的教育方式认可吗?她是理直气壮的,“好的教育不分国界。”

 

        重庆女人虹影:做现代版尤三姐​

 ​

        对于重庆这座城市的感情,虹影说千遍万遍都不会乏味。太复杂了。这里是故乡,是伤心的地方,是重生的地方,是决绝过的地方,也是最思念的地方。​

 

        曾经在母亲的葬礼上发誓永远不回重庆,隔年就跑回来了,还担任了这个城市的形象推广大使。现在,她在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弹子石长江边买了套房子,她是彻彻底底准备好与过去面对了。​

 

        “我是典型地道的重庆女人性格,外表阴柔,内心刚烈,说起来,其实我们重庆女人,个个都是《红楼梦》里面的尤三姐,着急起来,横刀就会往脖子上抹。”​

 

        但是,这么多年,她也经历够了,这种重庆女人的特有性格,享誉全国,却未必就通吃世界。渐渐地,她发现这样很吃亏,就需要调整自己,做出改变。所以,她不要做《红楼梦》里的尤三姐,而要做现代版的尤三姐,有主见有抉择,但不冲动和蛮横。“以前我生气着急就会吼出来,而现在,我开始想,吼出来是没有意思的,我就笑着说出来,你想一想,笑着说和吼着说,哪一个更招人反感?哪一个更有效呢?”​

 

        这就是女人最彻底的成长,改变她对待过去对待世界的方式。不管是重庆女人还是北京女人还是外国女人,这种成长都是一种爱的体现。​

 

        以前,她恨这个城市,现在她爱这个城市,用更成熟的方式。比如,看到重庆变得越来越像国际大都市,越来越现代的时候,她会去想,那些和当年的她一样住在贫苦房子里的人,那些住在边远郊县的人,可能生活更艰辛。所以,她更在乎怎么去帮助他们,爱他们。只是在无意间,她说去年就捐过好多次书出去,用自己能尽的力去给予周围的世界一点帮助。​想一想,这样的虹影放在10年前那个描摹阴暗和绝望的女人身上是多么不可思议。所以,女人的成长才是最令人动容的。​

 

        其他​

 ​

        最新的一部作品改编是电影《上海王》,这个春节就是在上海和重庆之间往返的,因为电影一直在上海赶拍,导演是胡雪桦,拍过《兰陵王》那位。​

 

        特爱看电影,几乎是每天两部的影碟进度,最近喜欢看的是昆汀的戏,比如《被解救的姜戈》和重看《低俗小说》。​

 

        最近看的书都是儿童书,少儿版的莎士比亚,还有就是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讲圣经故事的。(责任编辑:张雯)

 

分享到:
首页  |  关于我们  |  投稿声明  |  版权经纪  |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凤凰广场C座   邮编: 210009   商务合作:025-83300079   个人投稿:025-83280268  
ICP备案号:苏ICP备08111047号-1